| 各位老师好:现将我院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上传,请多多指教;谢谢了!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
 一、ICU环境管理
 1、基本要求:
 ⑴污染的环境,应先去污染,彻底清洁,再消毒。
 ⑵清洁工具应该标识清楚、分区使用,使用后清洗、消毒、晾干、分类放置。
 ⑶清洗消毒人员应接受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培训。
 ⑷清洗消毒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
 2、空气
 ⑴使用中应每日自检正负压1—2次,方法:在门缝处采用烟柱、飘带,观察其气流方向,吸入烟雾的房间为负压。但精确的压差应采用仪器检测。
 ⑵使用中应每日监测温度、温度1—2次。
 ⑶定期对空气细菌菌落总数进行监测,每季度不少于1次。
 3、墙面和门窗
 定期使用清水湿式擦拭,保持清洁、干燥。有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污染时,先去除污染,再清洁、消毒。
 4、物体表面
 应使用消毒剂对卫生间、污物处理间、洗手池等台面进行清洁消毒,每日至少1次。有污染时,先去除污染,再清洁消毒。
 5、地面
 所有地面,包括医疗区域、医疗辅助用房区域、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,应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,每日至少2次。有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、呕吐物污染时,先去除污染,再清洁、消毒。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,应使用消毒剂擦拭,每班至少不少于1次。
 二、ICU人员管理
 1、医务人员
 ⑴医务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、常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等基本知识培训,工勤人员上岗前应接受消毒隔离等基本知识培训。上岗后每年应接受医院感染继续教育培训。
 ⑵疑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、腹泻等可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时,应避免接触患者。
 ⑶上岗前应接种乙肝疫苗(HBV易感者),每年宜注射流感疫苗。
 ⑷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、换鞋、戴帽子、口罩;外出时应更衣。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。
 ⑸成立科内感染控制小组,配备感染控制医生和护士,建立工作职责和ICU内感染控制各项制度,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、血管导管相关感染、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、多重耐药菌感染等预防控制和监测措施等。
 2患者
 ⑵        经接触传播、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应与其他患者分开安置 。
 ⑵经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应收治在单间负压病室,条件受限时,单间普通病室与病区走廊之间应有缓冲间。
 ⑶        经飞沫传播的感染患者应收治在单间病室,病室与病室走廊之间应有缓冲间;条件受限时,病室与病区走廊之间应有实际屏障。
 ⑷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或定植患者应收治在单间病室;条件受限时,宜收治在相对独立的区域,病床间距≥1.1m,并拉上病床边的围帘。
 3、探视人员
 ⑴应以宣传栏、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向探视人员介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,如手卫生、呼吸卫生(咳嗽)礼仪。
 ⑵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探视,疑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、腹泻等可传播的感染性疾病,或为婴、幼儿童,以及在社区感染性疾病暴发期间应谢绝探视。
 ⑶应指导探视人员探视前后洗手或卫生手消毒,必要时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指导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。
 三、ICU清洁消毒管理
 1、基本原则
 ⑴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,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;接触完整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。
 ⑵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,应先去除污染,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灭菌。
 ⑶各种诊疗器械、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终末清洁消毒,使用中应定期清洁消毒,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。
 ⑷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处理。
 ⑸应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,首选物理消毒灭菌方法。
 2、呼吸机操作面板、监护仪面板、微量注射泵等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,每日不少于2次,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,每班不少于1次。呼吸机外壳、监护仪外壳等非手频繁接触的各种仪器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,每日不少于1次。
 3、呼吸机螺纹管、雾化器、湿化罐、湿化瓶、咽喉镜等诊疗器械、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,由消毒供应中心(CSSD)集中回收处理。若被朊毒体、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污染,则应使用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,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。
 4、听诊器、血压计、叩诊锤、电筒、血管钳、剪刀等诊疗器械、器具和物品,应一床一套,应使用消毒擦拭,每日至少1次。
 5、经接触传播、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的诊疗器械 、器具和物品应专人专用,条件受限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。
 6、床栏杆、床旁桌、门把手等患者周围物品表面应使用消毒剂擦拭 ,每日至少2次;有多重耐药菌等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时,每班至少1次。护理台面、病历夹、电话按键、电脑键盘、鼠标等应每日擦拭清洁消毒至少1次。
 
 |